中国科学报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张强、徐飞虎等人联合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国内外科研机构,首次提出并实验验证了主动光学强度干涉技术合成孔径技术,实现了对1.36公里外毫米级目标的高分辨成像。实验系统的成像分辨率较干涉仪中的单台望远镜提升约14倍。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传统成像技术的分辨率受到单个孔径衍射极限的制约。为突破这一物理极限,研究人员长期致力于发展各类合成孔径成像技术。例如,事件视界望远镜构建了一个地球尺度的合成孔径,但由于大气湍流引起的相位不稳定性,EHT所采用的基于振幅干涉的合成孔径技术很难直接应用于光学波段。早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提出强度干涉成像技术,其应用于光学长基线合成孔径成像具有独特优势,但当前该技术仍局限于恒星成像等被动成像应用。
为实现远距离非自发光目标的高分辨率成像,并抵抗大气湍流,结合主动照明的强度干涉技术成为一个极佳的候选方案。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远距离热光照明方案和鲁棒的图像重建算法,强度干涉技术应用于主动合成孔径成像领域仍具有挑战性。
针对上述难题,研究团队创新性提出了主动光学强度干涉技术,开发了一种多激光发射器阵列系统,通过大气湍流的自然调制,巧妙合成多个相位独立的激光束以实现远距离赝热照明。
在1.36公里城市大气链路外场实验中,研究团队使用8个相互独立的激光发射器构建发射阵列照射目标,相邻发射器间距为0.15米,大于大气湍流的典型外尺度,以确保每束激光在经过大气传播后具有独立且随机的相位变化。同时,构建的接收系统由两台可移动的望远镜组成0.07至0.87米的干涉基线,结合高灵敏度的单光子探测器以测量目标反射光场的强度关联信息。研究团队还开发了鲁棒的图像恢复算法,最终成功重建具有毫米级分辨率的目标图像。
研究人员介绍,该工作为远距离、高精度的遥感成像和日益重要的空间碎片探测等应用场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关论文信息:
《中国科学报》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上一篇:4月CPI同比延续企稳态势专家:物价走势整体以稳为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
5月12日,人形机器人概念股普涨。截至当日收盘,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5-05-14 06:03:27
2025年母亲节前后,市场上掀起了一场以“感恩”为名的消费浪潮。从康乃馨价格...
2025-05-12 11:49:55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无界∞沉浸单元”开幕式上,河南广播电视台获颁中国虚拟...
2025-05-12 11:48:46
国务院食安办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近日印发《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
2025-05-12 10:52:46
人身保险行业迎来营销体制深刻变革,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新通知,推动个险渠...
2025-05-12 10:52:40
2025年4月27日,第六届外交官商界领袖之夜暨中国品牌文化国际出海盛典在北...
2025-05-12 08:54:54
走进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新城西门村,一排排安居富民房错落有致,葡萄长廊与彩绘文...
2025-05-12 07:49:33
眼下,来自东南亚地区的榴莲、山竹、椰子等热带水果进入了销售旺季。这两天,记者...
2025-05-12 07:22:52
5月7日,宁德时代天行B-客车系列、天行H-重型商用车系列与天行L-轻型商用...
2025-05-12 06:51:39
10日,由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甘肃省教育厅主办,读者出版集团承办的石榴杯·...
2025-05-12 05: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