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30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 > > 正文

上半年海南全省林业产值56.8亿元,同比增长18%

时间:2025-08-25 11:02:06    来源:新华网    阅读量:6034   

原题:上半年海南全省林业产值56.8亿元,同比增长18%——

以“绿”生“金”,自贸港绿色账本“提现”了

8月19日一早,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母山镇南利村村民杨俊上山割完胶后,又忙着采摘橡胶林下的柊叶。柊叶可用于包粽子、包杂粮,酒店需求量大,每天都会有采购商来镇上收购柊叶。

“可不要小看这片叶子,一年能给我们黎母山镇的农民带来800多万元的收入。”南利村村委会副主任杨胜说,把柊叶套种在橡胶林中,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增加当地百姓的收入。目前南利村村民在橡胶林下扩种柊叶5000亩,每户每年可增收约1万元。

海南岛森林覆盖率超过60%,广袤的林地是“两山”转化的主战场。近年来,我省积极践行“两山”理念,深入推进绿美海南生态建设,推动海南的生态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动能。

当前,海南的生态“含绿量”正不断转化为发展“含金量”。一组数据可以证明:今年以来,我省林业生产持续保持良好态势,林业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省林业产值56.8亿元,同比增长18%,拉动全省农林牧渔业增长0.7个百分点。

一朵花撬动美丽经济

8月的海南,暑气中透着清凉。近日,在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合水村的兰花种植基地里,村民王丽梅熟练地修剪着花枝。过两天,这些含苞欲放的文心兰即将打包发送往昆明、北京等地的花卉市场,为当地增添一抹热带风情。

近年来,打安镇立足本土资源优势,瞄准文心兰这一特色小众热带花卉品种,创新采用“政府统筹+企业主建+农户参与”的发展机制,实现从零散种植到规模化、产业化的重要跨越。目前,打安镇建成12个规模化文心兰种植基地,总面积达500亩,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单体文心兰种植区,占全国文心兰种植总量的四分之一。

海南光热充足,气候湿润,是热带花卉种植适宜区域。我省林业部门联合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突破品种培育、品牌打造等发展瓶颈,逐步形成“一叶五花”的特色产业态势,文心兰、金钱树、冬季菊花等成为海南花卉的标志产品。

随着自贸港建设的深入推进,海南的热带花卉产业也迎来快速发展机遇。“在热带花卉种质资源的引进和研发上,可以借助自贸港的政策优势,持续推动海南的花卉产业发展。”五指山万泉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光说,得益于自贸港税收优惠政策,去年该公司的科技研发投入增量退费比例达到30%,极大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

同时,我省各地探索以“花事”为媒,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三亚、琼海、昌江等市县大力发展“花卉+全域旅游”“花卉+休闲农业”“花卉+美丽乡村”等业态,打造花卉休闲农庄、乡村式的“花海”“花田”,融入乡村风貌、民风民俗、休闲垂钓、农事体验等,做到四季有花赏,为当地旅游注入活力。

目前,我省有花卉类种质资源库5家,良种基地1家,保存种质资源约1.6万份,省级花卉苗木龙头企业10家。2024年年底,海南热带花卉交易市场开业,将逐步拓展本地花商的对外销售渠道,进一步挖掘海南热带花卉产业的价值。多重机遇助推下,海南的花卉产业也迎来快速发展时期,今年上半年,全省花卉苗木全产业链种植面积约14.01万亩,产值约25.8亿元。

一片林成为致富宝库

8月17日,一场大雨过后,琼中黎母山镇握岱村村民张秋林拿着锄头忙着在橡胶林地里开沟,将虎乳灵芝菌包一个个埋入地下。“土地湿润,菌包里的菌类就长得快。”张秋林说。

近年来,我省充分利用橡胶林等林下空间,大力发展益智、食药用菌等林下经济作物种植。虎乳灵芝是当前海南林下种植的“明星品种”,在我省白沙、琼中、儋州等市县橡胶林下开展规模化种植。以握岱村为例,该村引入虎乳灵芝种植3年多,已种植虎乳灵芝菌包19万余个,种植面积65亩,采收3.6万斤,产值约70万元。

除了森林本身带来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林下空间的复合利用,也是当前我省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增效、联农带农,拓宽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根据省林业局统计,我省可用于发展林下经济的相对集中林地有876.6万亩,林下经济,大有可为。

为积极引导、推动我省林下经济发展。省林业局结合各地的气候条件和资源特色,将海南岛划分为东部林禽、林特发展区,南部景观利用发展区,西部林菌、林草发展区,北部林花、林禽发展区,中部森林康养发展区五个林下经济发展区进行布局,明确不同区域的发展重点和特色。

在政策扶持引导及市场推动下,一份林地,多份收益的复合型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全省兴起。白沙、琼中、五指山、儋州、万宁等市县,积极引导农民在橡胶、沉香、黄花梨等林下开展种植、养殖。同时,我省还鼓励各市县继续扩种椰子、沉香、油茶等乡土树种,并通过复合套种凤梨、人参果、南药、咖啡、地瓜等作物以短养长,充分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林地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

种植、养殖、森林景观利用……海南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并持续迸发活力。今年上半年,全省林下经济发展总面积160万亩,比去年增加30万亩,产值已接近去年全年林下经济产值。

一片绿释放多重红利

“看,这株桐花树已经开始结果了,这就标志着它已经适应了野外环境,真正扎下了根。”8月15日,在海南东寨港生态修复项目现场,管护员胡辉堂在巡林时发现,两年前在这片湿地上种下的红树植物已陆续开花结果,这意味着这片绿色盎然的红树林扎根于海岸线上,能够防风消浪、促淤保滩。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自贸港发展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我省坚定不移抓生态保护修复,做大做强“绿水青山”。今年初,我省部署开展“绿美自贸港”三年行动,聚焦“三绿”并举、“美化彩化”共进,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改善森林景观、提升森林质量,让林业产业发展更具活力,城乡环境美丽宜居。

依托“绿美自贸港”行动,我省各地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夯实绿色发展底色。上半年,全省完成造林绿化20.3万亩,其中受灾沿海防护林修复造林9874亩、新增种植红树林708亩、灾后红树林人工修复992亩;完成森林抚育249.35万亩。

扩绿、护绿、兴绿,我省厚植林草资源,推动国土绿化,优化林业产业结构,着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和优势的林业产业体系,森林、湿地、水库……这些绿色生态资源不断释放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重红利。

坐落在五指山市水满乡的毛纳村,当地村民采收茶青,开起手工茶坊、农家乐、土特产店,多重收入让他们的生计更有保障。在保亭神玉岛,山地湖泊、热带雨林、桫椤丛林和桃花水母等自然奇观以及宜人的气候吸引游客接踵而来,在此休憩,放松身心。

依托丰富多样的森林生态资源,我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今年上半年全省实现森林旅游2862.2万人次,收入22.41亿元;森林康养802.11万人次,收入7.8亿元。

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我省林业部门将继续着力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力争全年完成造林43万亩、森林抚育510万亩、林下经济200万亩,稳步推进“一产”增长;继续做大做强“二产”,推进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重点打造木材精深加工、沉香全产业链、热带花卉深加工等特色园区;做精做优“三产”,依托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以及其他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特色产业。

此外,今年我省将继续推动一批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项目落地,上半年全省已谋划各类林业产业招商项目42个,完成林业招商项目签约金额15.1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下半年,我省继续加大林业产业项目招商力度,并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招商项目落地发展。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特别关注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