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30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游戏 > > 正文

游戏公司退还未成年人充值金额不应“打折”

时间:2022-05-26 01:08:00    来源:网络    阅读量:3861

公司退还给未成年人的充值金额不应“打折”

海宁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出台规定,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限制未成年人充值金额。连日来,多名家长向媒体反映,疫情期间,孩子用家长手机偷游戏,充值数万元。软件应用平台和网游公司以各种理由拖延甚至拒绝退款。多家公司“打折”退款。

虽然全额退款并不容易,但这类家长是幸运的,而其他家长面对的是孩子给游戏充值后,游戏公司拒绝或“打折”退款。吴先生在贵州的经历可以说明问题。孩子第一次充值4万,游戏公司只退了3.3万;孩子充值,有的游戏公司只给65%退款,有的游戏公司说第二次申请退款,就不给退了。

原因是有的企业设置了最高65%的退款限额,有的企业说“一个家庭只能接受一个游戏退款”,把责任推给了监护人。不可否认,监护人对孩子充值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游戏公司对退款“打折”或拒绝退款并无法律依据。反而可能违反现行政策和法律规定,值得关注。

根据《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无论是单次充值金额还是每月充值金额都有限制。如果游戏公司严格执行这一规定,新闻中的孩子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充值几万元的。如果游戏企业没有严格遵守规定,属于不当得利,应该不打折扣地退还。情节严重的,还应由有关部门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民法》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认可。显然,法定代理人对儿童游戏充值既不知情也不同意,因此游戏企业从儿童游戏充值中获得的收益不合理合法,应当返还给家长。

上面提到的最高法的指导意见,并没有给这种退款“打折”留下任何空间。游戏公司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如果他们把更少的钱还给父母,他们可以赚更多的钱。这反映了相关游戏公司的利益至上和责任缺失。对此,家长应通过投诉和起诉渠道寻求全额退款;相关部门也要对这笔退款“打折扣”,采取对策完善制度“补丁”。

无论是行政监管还是司法审判,都不能容忍这种退款“打折”的行为,否则游戏公司会引诱、纵容未成年人为游戏充值牟利;未成年人可能越陷越深,影响身心健康;相关家庭面临经济损失。所以,从相关政策到司法意见,都应该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孩子玩游戏要充值,绝不允许退款“打折”。

特别关注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