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后,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地表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近地层增温明显
7月20日入伏。俗话说,“热在三伏”,那么,“三伏天”为何是一年最热的时候?
从气象上分析,太阳光首先加热地面,地面再通过红外辐射、空气对流和水分蒸发把热量带给空气。每天的平均温度,不完全取决于从太阳得到多少热量,而是取决于每天得到的热量和散失的热量间的差额,即积累的热量的净变化。入伏后,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地表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近地层增温明显。加之暖空气“含水”能力比冷空气强,夏季雨水多,气温高,空气湿度大,容易出现高温高湿的“桑拿天”,人们感觉又闷又热。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温提前到来正成为一种趋势。对比1961年至1990年和1991年至2020年数据发现,1991年至2020年,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首个高温日出现时间都有不同程度提前。同时,统计近60年气温数据发现,不少城市高温日数总体呈增多趋势,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多个城市高温日数明显增加。《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显示,中国年暖昼日数平均每10年增加6.7天。一般而言,每年的高温日都会集中在“三伏天”出现,“三伏天”自然成为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当然,我国的高温天气并不是都与“三伏天”对应,而主要是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这个天气系统密切相关。最近,中东部地区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以及多地出现高温高湿的“桑拿天”等,都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了中东部大部地区直接相关。
极端高温不利于身体健康。近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首个国家级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对公众来说,要重视高温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尽量避免或减少高温时段户外活动;同时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休息。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上一篇:经济政策一线微观察|场景升级多态融合夜间经济如何激发消费...
下一篇:返回列表
国家发展改革委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记者从会上获悉...
2025-08-02 11:27:31
7月29日下午,在台风“竹节草”登陆之际,常州市武进区同心助残驿站组织康复专...
2025-08-02 10:46:00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李焕坤通讯员广东省档案馆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进入...
2025-08-02 10:24:05
全省1407名能源尖兵赛场争锋 职业技能大赛现场,参赛选手展开激烈角逐。 ...
2025-08-02 09:46:40
空调病怎么防、三伏天咋晒背?盛夏时节,阳气鼎盛,正是中医“冬病夏治”的最佳时...
2025-08-02 09:26:06
观点网一则交易传闻,就此揭开英格卡的商业变奏。 近日,有知情人士透露,英格...
2025-08-02 09:13:57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洪兵...
2025-08-02 08:50:29
:7月20日正式“入伏”了,大家都知道,三伏天是养生好时节,不少人纷纷加入“...
2025-08-02 08:24:04
踩着风火轮的“小吒”机器人向导、能舞善跳的机器人啦啦队、无人安防巡检车、AI...
2025-08-02 07:22:08
7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
2025-08-02 06:53:04